

校友园地/旅游摄影 ← 肯尼亚坦桑尼亚看动物大迁徙7
肯尼亚坦桑尼亚看动物大迁徙
-- 张厥容 2024年10月15日初稿
7.马赛马拉
2024年8月22日 Day4,今天还是在马赛马拉国家保护区(Massai Mara National Reserve),但这是最后一天了,明天要进军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保护区。
赵晓晖所绘10天行程
早饭过后,我们便驶进了草原。今天主要看动物,下面就以照片为主了,略带说明。第一张是我用手机拍的,成群的斑马(Zebra)在悠闲自在的啃草,见下图。
成群的斑马
下面是迎面走来的象(Elephant)群,有老有少。
象群(李宇平摄)
母羚羊(Antelope)在为小羚羊哺乳,见下图。再下面是雄羚羊,通过打斗,胜者可占有一群十几个母羚羊,落败的则独自生活,再找机会。
母羚羊哺乳(李宇平摄)
打斗的雄羚羊(赵晓晖手机所摄录像之截图)
下图是水羚(Kobus,Waterbuck),也是羚羊的一种。只有雄性有角,没有角的是雌性水羚。
水羚(李宇平摄)
下图是狮子(Lion),非洲草原的“百兽之王”(同为“百兽之王”的虎是亚洲特有的物种,非洲没有),位居食物链的最顶端,是现存唯一以群居为常态的猫科动物。今天没有看到雄狮。
母狮和小狮子(李宇平摄)
下图的鬣狗(Hyaena)被称为“非洲二哥”,在食物链中仅次于狮子。因其凶残无比,敢于从狮子口中夺食,当然是用群起而攻之的办法,有时狮子也不得不退让,交出食物。
鬣狗(李宇平摄)
下图是秃鹫( Vulture ), 英文称它为Scavenger,中文叫食腐动物。因能食用腐烂的动物尸体,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了减少疾病传播的角色。2015年的一项研究,发现其在呼吸、免疫及胃酸分泌等方面有正向选择基因变异,使其能够对抗腐尸中的病原体。
秃鹫(李宇平摄)
东非大草原上没有跋山,涉水还是有的。请看下图,车子遇到小的水溪,就趟过去了。
涉水(李宇平摄)
下图是乘在越野车上追逐动物的典型情景,四人一车,车顶可以推上去。人站在椅子上,头伸出车外,照相,移动都很方便。车上四人左起是:徐波、林琳、吴洁、赵晓晖。
越野车上(赵晓晖提供)
下图是中午了,我们在大草原上集合,准备午餐,中间是美丽的金合欢树。
集合准备午餐了
下图是大家席地而坐午餐,因排列不整齐,要把人名列出来有些困难,是大家凑出来的,我尽量使之可辨。
左起:张经纬(站)、于励民(站)、梁文、黄涛生(站)、林琳、余晓明、Thomas 于、Jahow于、李静(站)、徐波、徐龙(站)、李涛(站)、赵晓晖、王晖、展宏、姜冬梅、吴洁、陆丹、秦敏、蔡惠玲、徐旭筱(站)、苏葵、梁瑞兴、李宇平(站)、李伟瑞、梁俐、李素慧、莫君琴、王学诚、管敏鑫、任慧芬、林彤、曹孟韶、潘红宇、尉志刚、赵明昕、刘蔗如、王峥、黄敏宁(站)、赵文(站)。
以上40人,不在的有陈君艳、熊占俭、王红、张厥容,总共44人,整个团队都在了。穿绿色衣服的是司机。
这张照片拍得挺好的,金合欢树、越野车、人、辽阔的草原,都有了。
午餐时的欢聚
午餐吃的是早上带出的盒饭,经济省时。吃饭时一只长尾黑颚猴(Vervet monkeys)来骚扰想偷吃,见下图。导游吩咐千万不能给它吃,猴子都是群居的,给它吃了,一声呼哨,大批猴儿冲过来,就麻烦了。
长尾黑颚猴(李宇平摄)
下午继续在草原奔跑,又见到了漂亮的鞍嘴鹳(Saddle-billed Stork),见下图,是因嘴上黄色的肉垂酷似马鞍而得名。用嘴在浊水中摆动,靠触觉捕食鱼、蛙、昆虫和软体动物为生。
鞍嘴鹳(李宇平摄)
狒狒(Baboon,见下图)主要分布在非洲,野生寿命约20年,每胎产1仔,天敌是豹。
狒狒(李宇平摄)
动物见了不少了,回到主题,这次我们来,目的就是要看动物大迁徙。什么是动物大迁徙呢?请看下图,草原上的食草动物,以角马和斑马为主,伴随着雨季,从最上面划圈的8月份(August),然后9 月份(September),10月份(October),一路向南,追逐水草。直到1月份,又开始向北,到6月份,渡过格鲁米提河,到8月份,渡过马拉河,就是我们要看的马拉河之渡。
动物大迁徙示意图
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,大部分的迁徙,是在陆地上完成的。昨天下午,我们回旅馆的时候,和今天我们回旅馆的时候,都看到了。大约至少有一、二千头角马,排队向马拉河边走去,请看下图。
角马陆上大迁徙
但大家最心心相念的,传说中最精彩的,就是角马斑马渡马拉河了,所谓的“天国之渡(Ferry to Heaven)”。那就是本文最开始朱建华医生说的:“那是由三十万斑马带领100-200万角马渡河。”但这只是个总数,每次渡河,有个千把二千头了不得了,事实上我们也看到了,那是后话。
话说当时已是大概下午4点,一天快要结束。导游说今年雨季提早,大部分动物都已渡过马拉河,回到肯尼亚了(事实上我们回到美国后,有人用视频展示了今年最大的一次“天国之渡”,是在9月初,真所谓千军万马渡天河)。导游的意思,我想是要我们不要抱太大希望,希望越大,失望越大。但司机的对讲机这时响了起来,我们虽然听不懂在讲什么,问司机也不回答,但从司机的神情和他猛打方向盘加速冲刺的样子,我们知道要有好东西了,说不定就是角马在渡河。
等到我们赶到马拉河边时,已有几十辆车子在那里,请看下图。
我们找不到好的位置,只好司机一边开,我们一边看,看到了角马渡河的一个尾巴,大概几分钟。虽然没看到全过程,占的位置也不太好,但总算看到了,心中一块石头落地。请看下图,是导游小唐发来的视频的截图。
天国之渡(导游小唐发来视频的截图)
心满意足之余,打道回府。我们在这个Muthu Keekorok Lodge Masai Mara 旅馆今天已是第三夜了,介绍一下这个旅馆。
下图是旅馆的围墙大门,上写着“Keekorok”。
旅馆 Muthu Keekorok Lodge Masai Mara 围墙大门(赵晓晖提供)
下图是进旅馆前台的大门,再下是旅馆房间的一些照片。
登记处的大门
沿着前台的建筑
散落在树林中的小屋
我住的一排房间
晚间的房间门前
房间,有帐子,但没有蚊子
走出房间,会有蚊子,但不多(也可能蚊子找到了好对象,就不来光顾我了)。我带了预防疟疾的药,想看看蚊子多不多,再决定吃不吃。现在看看蚊子并不多,就不吃了。整个行程,我大概被蚊子咬了半口。
这次出游,我只是在坦桑尼亚的5天,有个室友建筑师赵文,其它都是一个人住。总共加了$600钱,我觉得挺值的。出门在外,睡觉是大问题,时差等等,总不是睡得很好,一个人住,晚上就不用担心打扰室友了,相反也是。旅馆后面,还有个人工的河马池。我们都去看了,河马倒是有好几个,但多少年了,河马的粪便堆积在池里,在池边占了很大的一块,很臭,苍蝇蚊子也不少。河马天然栖歇在河里,粪便被水冲走,自然降解。人工的池子,毕竟技术还没到能降解粪便的程度,还是不行。请看下面照片,到了晚上,河马会出来闲逛,对人非常危险,房间外面不让人随便走动。
晚上在旅馆里闲逛的河马
这个旅馆,相比于美国,算四星级吧?虽不豪华,但足够舒适了。加上吃的,团长说这次旅行她还胖了。
(待续)
致谢:感谢大家提供的照片和凑出集体照的名字,感受到了团队的温暖。